2025年北京高考落幕 考生走出考点收获亲友团花式祝福
2025年北京高考落幕 考生走出考点收获亲友团花式祝福
2025年北京高考落幕 考生走出考点收获亲友团花式祝福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乔然 史宏宇(shǐhóngyǔ) 张冠一
早上5点,罗华在8平方米大的房间里醒来。5点40分前,他要(yào)赶到距离住处约2公里(gōnglǐ)的“马驹桥零工市场”。经过登记、拍照,6点一过,提前等候的接驳车会载着罗华和另外十来个人去附近的仓库(cāngkù),开始一天的物流分拣工作。正值今年“618”电商大促期间,最近各个(gègè)物流仓库都(dōu)缺人。
马驹桥镇地处(dìchǔ)北京东南六环边,因紧邻凉水河上的(de)马驹桥而得名。桥的北边,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xǔduō)大型企业在那里开工建厂;桥的南边,就是名头响亮的马驹桥商业街。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多年来,马驹桥商业街上聚集(jùjí)了(le)大量“趴活”的务工人员(wùgōngrényuán)。去年5月,北京市(běijīngsh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北京市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随后(suíhòu)不久,马驹桥镇政府在距离商业街大约1.5公里的地方筹建了“马驹桥零工市场”,北京最大的零工市场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
现在的马驹桥,“新市场”和“旧市场”同时运营着。对数量众多(zhòngduō)的靠“日结”工作为生的人来说,在那里(nàlǐ),适应这样的变化并不难,难的是要在日复一日的“上工”和“下工(xiàgōng)”间记得自己最初为什么而来,又想要(xiǎngyào)去哪里。
在去年新建成(jiànchéng)的马驹桥零工市场,一位务工人员正在浏览招聘信息。工人日报—中工网(zhōnggōngwǎng)记者 乔然 摄
“20元一天的床铺住(zhù)不住?”
小林第一次见到罗华,就是在去“上工(shànggōng)”的面包车里。
那(nà)是2024年6月,趁着暑假和(hé)之后大半年的实习期,在河北保定一家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小林想打工赚学费,再攒钱给自己买一台照相机。均价6元(yuán)(yuán)管饱的盒饭、40元一天的床位、200元一天的工资,和许多(xǔduō)初到北京的务工者一样,“高性价比”的马驹桥成了小林的首选。
与小林多少有些“体验生活”的目的不同,30岁那年(nànián)到马驹桥时,罗华单纯就是为了谋生(móushēng),这也是那里(nàlǐ)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最大的共同点:赚钱。
罗华还(hái)能回忆起自己对马驹桥最初的感受:既热闹又忙乱。以漷马路旧线与兴华中街交汇处的金马商场为中心,挂(guà)着“人力资源”相关(xiāngguān)招牌的门面一间连(lián)着一间。中介招工的喊声此起彼伏,从电线杆到路边的墙上再到小摊小贩的车上都可能贴着招工广告。当然,主角永远是来来往往(láiláiwǎngwǎng)的务工人员。在“应聘”间隙(jiànxì),大家会相互攀谈,讨论哪种工作辛苦,哪种工作工资给得多(duō)。有人兴奋地分享一天赚五六百元的“事迹”,也有人说自己已经接连好几天睡在马路边上。
就在(zài)罗华有些(yǒuxiē)不知所措时,有人靠近跟他搭话,“20元一天的床铺住(zhù)不住?”后来他知道,是背上的双肩包透露了自己的情况(qíngkuàng)。在马驹桥,双肩包或者行李箱通常会在两个场景中出现:一个人初来时和离开时。
小林(xiǎolín)也是背着双肩包去的。那时候还(hái)没有“新市场”,没用多长时间(shíjiān),小林就搞明白了马驹桥“马路市场”的运转模式。早上5点起,陆续有中介在街边喊需求、报价格,等活的人要是有意向,上前(shàngqián)聊上两三句,觉得(juéde)合适就上车。如果出现了“活少钱多”的工作,抢着报名的人会把中介团团围住。年轻,看着能干(nénggàn)、老实……按照类似的原则,中介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选好人,然后人群就快速(kuàisù)散开,流向下一个可能的机会。
过了上午9点,商业街逐渐安静。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de)人大(réndà)多会回自己租住的旅店接着睡觉,然后在晚上7点到9点间再次聚集——那会儿是夜班的招工(zhāogōng)高峰。
小林在学校学的是烹饪专业,出发前他的计划是最好能干与(yǔ)专业相关的活儿,不过(bùguò)马驹桥从来不是一个能让人轻易按计划行事的地方。
“火锅店洗碗工,每小时20元(yuán),每天10~12小时,年龄(niánlíng)18~55岁,压三付一”“保洁零工,8小时150元,干完即结,年龄20~65岁,男女不限”“汽配厂辅助生产,12小时242元,18~45岁,仅限男生,管两餐”……第一天到商业街找(zhǎo)工作(gōngzuò),小林听来听去、看来看去(kànláikànqù),只有一个配菜员的岗位勉强算是与自己的专业有点关系(guānxì),还是按月结工资——小林知道,自己手里的余钱撑不到(búdào)一个月后。
最终,小林在马驹桥的第一份工作是到附近物流仓库做货物分拣员,220元干10个小时。用中介王佳杰的话来说:“这个活相对轻松,早八到晚八,中间(zhōngjiān)休息两(liǎng)小时,还管(háiguǎn)一顿午饭。”
钻进面包车,小林看到已有(yǒu)四五个人坐在长板凳上等待(děngdài),因为互不相识,大家都各自沉默着,这其中就有正闭目养神的罗华。
行驶了大约(dàyuē)半个小时后,载着小林和他11个临时工友的(de)面包车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小林一边伸胳膊伸腿活动身体,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仓储(cāngchǔ)物流园内,放眼望去,园区里满是同样(tóngyàng)颜色、同样风格的储存仓库。
马驹桥物流(wùliú)基地是北京六大物流节点之一,每年有超过800万吨货物在这里仓储、中转,再发往全国各地。为了保证持续、高效(gāoxiào)运转,物流基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一天(yītiān),小林便是其中一位。
“大家横向(héngxiàng)站好!”与仓库内的一位管理人员(guǎnlǐrényuán)短暂交接后,王佳杰(wángjiājié)拿起一个扩音喇叭喊道,“每个人先用手机到我这里扫描二维码,输入个人信息签到、登记”。小林签到成功后,王佳杰将(jiāng)一张圆形贴纸贴在了他的左胸位置(wèizhì),并叮嘱说下班前不要撕掉,“吃午饭、返程登车都以此为凭证”。
等(děng)回到队伍中,小林才看清贴纸上印着的三个字:临时工。
“这个(gè)活很好上(shàng)手。”站在小林旁边的罗华看出(kànchū)他是个新人,主动给他介绍起了“经验”,“比做地铁安检员赚得多,比包装月饼轻松,比在制造业流水线上辅助生产自由”。
虽然有罗华“带路”,但进入仓库后,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小林感到很(hěn)新奇:以堆放的海量货物为背景,近百位分拣员穿梭其间,手上不停,脚下(jiǎoxià)也不停。诺大的空间里,很少听到有人说话,只是偶尔有管理人员用喇叭通报剩余的待(dài)分拣货物数量(shùliàng)。
所谓(suǒwèi)货物分拣,就是使用手持终端PDA扫描货物、录入信息,再将其运放到对应筐位。正如罗华所说,这个工作几乎没有任何门槛,搞清流程后,“上工”第一个小时(xiǎoshí),小林就分拣了(le)200多件货物。
除了12个日结工,在仓库里忙碌的更多(duō)的是与物流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他们中(zhōng)的一部分人的起点也是在马驹桥。
在马驹桥,人们习惯把工作分为两类(liǎnglèi):长期月结和(hé)短期日结。前者需要务工者在至少一个月时间里按时到岗(gǎng),要是连续几个月表现不错就有机会长期留用。后者工资一日一付或三日一付,结了钱,劳动力、中介、企业间就算三清,然后找活、招人的流程又重新启动(chóngxīnqǐdòng)。
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意味着能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休息日(xiūxīrì),有的企业还提供员工(yuángōng)宿舍,缺点则是不如日结工自由。在马驹桥,对有的人来说,相比于有些“飘渺”的个人发展、未来规划,近在眼前的“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自由会(huì)显得更(gèng)有吸引力。
不过,也有人早早(zǎozǎo)就想要比“签劳动合同”更进一步。后(hòu)来小林在(zài)马驹桥认识了同龄人陈金雨(chénjīnyǔ)。大专毕业后,赶着新能源汽车的热潮,陈金雨在马驹桥找到了一份组装汽车配件的工作。虽然(suīrán)待遇不错,但干的时间越长,陈金雨越觉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多流水线上的工人已经或即将被机器取代,自己也不例外。
陈金雨所在车间的领班曾经(céngjīng)也是普通工人,因为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zhōng)位居前列,被破格提拔到了管理岗位。这样的先例成了陈金雨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我(wǒ)想让自己的价值高于机器的价值”。
2023年4月的(de)一天,马驹桥一家劳务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店门口休息(xiūxī)。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蔚可任 摄
“干活干到倒数,不(bù)觉得不好意思吗?”
上午10点(diǎn),小林开始感觉到腰疼,脚步也不像一开始那样轻盈(qīngyíng)。货物分拣,说到底(shuōdàodǐ)是个体力活。小林虽然年轻,但第一次长时间重复屈膝、弯腰和搬运的动作,他的身体显然有些不适应。
“你别(nǐbié)看到什么就扫(sǎo)什么。”一次经过小林身边时,罗华停下来低声说道,“多选卫生纸、零食和服饰,尽量避开洗衣液、牛奶(niúnǎi)和米面等重物,不就能省力了?”
小林还想问点什么,不远处仓库管理人员(guǎnlǐrényuán)的喇叭声已经响起了,“别光聊天不干活,等会儿(děnghuìer)数据统计(tǒngjì)出来,分拣数量排名后三位的就安排去打扫卫生、处理垃圾”。
即使是日结工,也(yě)有(yǒu)类似“末位淘汰”的制度。物流仓库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若是被“发配”做保洁工作(gōngzuò),除了面对随时可能扬起的灰尘,还要忍受空气中各类变质食品散发出的浓烈气味。
49岁(suì)的唐政是最(zuì)早被“淘汰”的一个。他眼睛(yǎnjīng)有些老花,看不清手持终端PDA上显示的文字。“那屏幕比手机的还要小不少(bùshǎo)。”唐政用的手机是在(zài)马驹桥夜市花300元买的二手货,除了接打电话、微信聊天,以及最重要的在干活时扫码签到和收工钱,他基本不会使用其他功能。
在马驹桥众多的生存法则中,与年龄(niánlíng)相关的那(nà)一条从来没有变过。不管是(shì)什么岗位,同等条件下年轻人几乎总是优先。“年纪越大,可选择的空间就越小。”唐政说。
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与被当作午饭的15个饺子一起到来的,是(shì)珍贵的休息时间。正值酷夏,大家三三两两躲(duǒ)在库房外的阴凉处(yīnliángchù),一边吃一边聊。
12个日结工里,还有一个和小林一样(yīyàng)利用暑假打工的女生(nǚshēng)。仅仅一上午,她此前对“马驹桥”和“零工”的所有想象(xiǎngxiàng)就被颠覆了。“这样挣钱实在太不容易、太不值了。”女生说,等这天(zhètiān)结束她就会离开马驹桥。
像这样“一日游”的劳动力,王佳杰不是第一次遇上(yùshàng)了。做中介这几年,他见过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zǎoshàng)6点准时出现在商业街上的人(rén),见过干了一上午就要(jiùyào)走的人,见过从打零工干到当领班的人,也见过干活中途要求加钱的人……“在马驹桥,碰到什么样的人都不奇怪。”
小林(xiǎolín)听从了罗华的建议,尽量选轻的货物分拣,只是到了下午,机械劳动(láodòng)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疲惫感还是拖慢了他的工作速度。最后几个小时,他也被(bèi)安排去打扫卫生了。
保洁工作环境差了些,但不再计件和赶时间。小林松了口气,不过跟他一起被“末位淘汰”的一位日结工(jiégōng)却因此感到有些羞愧。据她说,自己(zìjǐ)此前在马驹桥一家小超市(chāoshì)做收银员,因为工作熟练很受(hěnshòu)老板赏识。不久前超市停业,为了生计她只能先做些零工过渡。
“干活干到倒数,不觉得不好意思吗?”小林没想到,在一个四面堆满(duīmǎn)垃圾的(de)场合,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工友会对(duì)自己抛出这样的问题。
“你羡慕(xiànmù)他,我羡慕你”
在隔着口罩都能(néng)闻到的臭鸡蛋味的陪伴下,小林(xiǎolín)熬到了下班时间。来接他和同伴的面包车也载来(zàilái)了新一批日结工——仓库分拣24小时作业,这是来上夜班的人。
回到早上的(de)出发地,一天下来(xiàlái)已算相互认识的小林、罗华和唐政决定一起去吃饭。
以马驹桥商业街公交站旁(páng)的(de)金马商场为起点,沿着漷马路旧线向西北到(dào)凉水河边,这大约1公里的路程就像是“旧市场”的主动脉,两边密密麻麻的商铺,涵盖餐饮(cānyǐn)、服装、美容、数码、日用等方方面面;从街道向左右延伸的小巷子如同毛细血管,主要分布着供人落脚的旅店,从每天(měitiān)20元的床位到200元的单间,各种选择都有。
闪烁的灯光,嘈杂的人声,夜色下的马驹桥商业街比白天热闹了许多。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招工信息(xìnxī)和冷不丁就被迎面走来的人问一句(yījù)“夜班,去吗(ma)”,小林会觉得这里跟老家的县城没什么区别。
在(zài)罗华的带领下(xià),三人走进了一家自助火锅店。听着汤底的咕噜声和周围食客的碰杯声,小林紧张了一天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还是上学的(de)年纪,怎么来打零工了?”早就看出小林年龄小,罗华一边吃一边询问道。得知他是勤工俭学,罗华竖起了大拇指,“小伙子有志气!”顿(dùn)了顿,他又加了句,“等存够钱就别干了,趁年轻好好读书多学东西(dōngxī),未来(wèilái)才有出路”。
罗华说这话(zhèhuà),是出于亲身体验(tǐyàn)。高中没毕业,他就外出打工(dǎgōng),待过很多地方,干过很多工种,但文化水平不够、缺乏一技之长,始终让他难以获得提拔的机会。
6年前(niánqián),听人说北京的马驹桥工作机会多(duō),生活开销不大,罗华便(luóhuábiàn)辗转来了这里。不久后,他成了一家工厂的正式员工,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还交了个女朋友。眼看(yǎnkàn)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罗华却迷上了线上博彩。输完(shūwán)了存款,他就(jiù)四处借钱;想在赌场翻盘无心上班,他辞职重新有一搭没一搭干起了日结工;再后来失望的女朋友选择离开,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听完罗华的讲述(jiǎngshù),一直沉默的唐政叹了口气。在马驹桥做了10年日结工,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困(kùn)”在这里了。想走,别的地方很难找到这么大的零工市场;继续留着,随着年龄增长他能找到的工作越来越少。“你(nǐ)羡慕他,我(wǒ)羡慕你。”唐政对罗华说,“你还有(háiyǒu)选择的机会,趁年轻重新找个稳定的正式工作,生活就能重回正轨”。
片刻沉默间,三个人的手机几乎同时响起,220元日结工钱到账了。罗华顺势招呼(zhāohū)大家举杯,“来(lái),庆祝一下!” 喝着酒,看着(kànzhe)店外往来的人,小林觉得自己与马驹桥的关系正在慢慢拉近。
在马驹桥商业街上,“新市场”的宣传横幅(héngfú)十分显眼。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jìzhě) 乔然 摄
“总得给(gěi)自己找条路”
知道附近多了个“马驹桥零工市场”时(shí),小林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零工。这期间他当过月饼包装工、洗碗工(xǐwǎngōng)、冷库质检员(zhìjiǎnyuán)、售楼处保安,慢慢摸清了哪些工种性价比更高、商业街上哪家饭店花(huā)同样的钱能吃得更好,也曾经差点因为楼道里的高薪小广告上了“黑中介”的车。
一(yī)开始,是有工友(gōngyǒu)在(zài)议论距离马驹桥商业街不远处的(de)一个废弃停车场正在施工;不久后,小林在街边陆续看到了“新市场(shìchǎng)”的宣传海报。听去过那里(lǐ)的工友说,新市场里有专门的岗位对接区和务工人员休息区,入驻了“验明正身”的人力资源机构和劳务经纪人,每次“上工”要经过登记和拍照确认,还有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咨询和工伤维权服务。
在我国(wǒguó),多地都有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但对它的定位一直不明确(míngquè)。2023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guānyú)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guīfànhuà)建设(jiànshè)的通知(tōngzhī)》,指出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具有重要作用。《通知》同时对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次年5月(yu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北京市零工(línggōng)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重点打造(dǎzào)马驹桥零工市场。自发形成多年的马驹桥“马路市场”自此开启了规范化过程。
那时候,小林已经攒够了到北京前设定的存款目标,正犹豫着是就这么“日结”下去还是另寻(lìngxún)出路。“新市场”运营后不久,他决定去看看(kànkàn),没想到很快在(zài)那里找到了一份组装汽车配件的长期月结工作。
此后近半年(jìnbànnián)时间里,小林有了规律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shì)学会了与汽车相关的诸多基础知识。也是在那期间,他(tā)遇到了比自己(zìjǐ)早来几个月的陈金雨——三班倒的工作难免(nánmiǎn)辛苦和枯燥,但陈金雨始终是产线上干得最卖力的人之一。“总得给自己找条路。”陈金雨说。
这(zhè)让小林想起罗华曾对自己说的话。一起吃饭的那个晚上(wǎnshàng)过去近一年后,罗华依然一边干着日结工作一边试图在博彩中“回本”。小林渐渐明白,比要(bǐyào)不要留在马驹桥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留下或离开。
以毕业为契机,小林离开马驹桥回到了山东老家。现在他暂时靠(kào)货物运输谋生,偶尔会兼职帮人修汽车。有了在汽车生产厂工作的经历,他想存(xiǎngcún)一笔钱,再学点技术,未来开一家汽车维修(wéixiū)店。
在(zài)去年的(de)年终考核中(zhōng),陈金雨如愿获得了他所在产线的第一名,迈出了晋升管理岗位的第一步。不过,陈金雨并不觉得这是自己唯一能走的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新市场”转一转,收集最新的招聘信息,“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就业机会(jiùyèjīhuì)”。
这天(zhètiān),陈金雨离开(líkāi)“新市场”时,天色已晚,不过仍然有不少寻找夜班机会的人在休息区(xiūxīqū)逗留、等待。和“老市场”一样,“马驹桥零工市场”不分昼夜,随时都准备着提供工作,以及新的可能性。
(应受访者(shòufǎngzhě)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二维码(èrwéimǎ)
来源:中工网(zhōnggōngwǎng)-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乔然 史宏宇(shǐhóngyǔ) 张冠一
早上5点,罗华在8平方米大的房间里醒来。5点40分前,他要(yào)赶到距离住处约2公里(gōnglǐ)的“马驹桥零工市场”。经过登记、拍照,6点一过,提前等候的接驳车会载着罗华和另外十来个人去附近的仓库(cāngkù),开始一天的物流分拣工作。正值今年“618”电商大促期间,最近各个(gègè)物流仓库都(dōu)缺人。
马驹桥镇地处(dìchǔ)北京东南六环边,因紧邻凉水河上的(de)马驹桥而得名。桥的北边,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xǔduō)大型企业在那里开工建厂;桥的南边,就是名头响亮的马驹桥商业街。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多年来,马驹桥商业街上聚集(jùjí)了(le)大量“趴活”的务工人员(wùgōngrényuán)。去年5月,北京市(běijīngsh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北京市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随后(suíhòu)不久,马驹桥镇政府在距离商业街大约1.5公里的地方筹建了“马驹桥零工市场”,北京最大的零工市场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
现在的马驹桥,“新市场”和“旧市场”同时运营着。对数量众多(zhòngduō)的靠“日结”工作为生的人来说,在那里(nàlǐ),适应这样的变化并不难,难的是要在日复一日的“上工”和“下工(xiàgōng)”间记得自己最初为什么而来,又想要(xiǎngyào)去哪里。
在去年新建成(jiànchéng)的马驹桥零工市场,一位务工人员正在浏览招聘信息。工人日报—中工网(zhōnggōngwǎng)记者 乔然 摄
“20元一天的床铺住(zhù)不住?”
小林第一次见到罗华,就是在去“上工(shànggōng)”的面包车里。
那(nà)是2024年6月,趁着暑假和(hé)之后大半年的实习期,在河北保定一家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小林想打工赚学费,再攒钱给自己买一台照相机。均价6元(yuán)(yuán)管饱的盒饭、40元一天的床位、200元一天的工资,和许多(xǔduō)初到北京的务工者一样,“高性价比”的马驹桥成了小林的首选。
与小林多少有些“体验生活”的目的不同,30岁那年(nànián)到马驹桥时,罗华单纯就是为了谋生(móushēng),这也是那里(nàlǐ)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最大的共同点:赚钱。
罗华还(hái)能回忆起自己对马驹桥最初的感受:既热闹又忙乱。以漷马路旧线与兴华中街交汇处的金马商场为中心,挂(guà)着“人力资源”相关(xiāngguān)招牌的门面一间连(lián)着一间。中介招工的喊声此起彼伏,从电线杆到路边的墙上再到小摊小贩的车上都可能贴着招工广告。当然,主角永远是来来往往(láiláiwǎngwǎng)的务工人员。在“应聘”间隙(jiànxì),大家会相互攀谈,讨论哪种工作辛苦,哪种工作工资给得多(duō)。有人兴奋地分享一天赚五六百元的“事迹”,也有人说自己已经接连好几天睡在马路边上。
就在(zài)罗华有些(yǒuxiē)不知所措时,有人靠近跟他搭话,“20元一天的床铺住(zhù)不住?”后来他知道,是背上的双肩包透露了自己的情况(qíngkuàng)。在马驹桥,双肩包或者行李箱通常会在两个场景中出现:一个人初来时和离开时。
小林(xiǎolín)也是背着双肩包去的。那时候还(hái)没有“新市场”,没用多长时间(shíjiān),小林就搞明白了马驹桥“马路市场”的运转模式。早上5点起,陆续有中介在街边喊需求、报价格,等活的人要是有意向,上前(shàngqián)聊上两三句,觉得(juéde)合适就上车。如果出现了“活少钱多”的工作,抢着报名的人会把中介团团围住。年轻,看着能干(nénggàn)、老实……按照类似的原则,中介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选好人,然后人群就快速(kuàisù)散开,流向下一个可能的机会。
过了上午9点,商业街逐渐安静。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de)人大(réndà)多会回自己租住的旅店接着睡觉,然后在晚上7点到9点间再次聚集——那会儿是夜班的招工(zhāogōng)高峰。
小林在学校学的是烹饪专业,出发前他的计划是最好能干与(yǔ)专业相关的活儿,不过(bùguò)马驹桥从来不是一个能让人轻易按计划行事的地方。
“火锅店洗碗工,每小时20元(yuán),每天10~12小时,年龄(niánlíng)18~55岁,压三付一”“保洁零工,8小时150元,干完即结,年龄20~65岁,男女不限”“汽配厂辅助生产,12小时242元,18~45岁,仅限男生,管两餐”……第一天到商业街找(zhǎo)工作(gōngzuò),小林听来听去、看来看去(kànláikànqù),只有一个配菜员的岗位勉强算是与自己的专业有点关系(guānxì),还是按月结工资——小林知道,自己手里的余钱撑不到(búdào)一个月后。
最终,小林在马驹桥的第一份工作是到附近物流仓库做货物分拣员,220元干10个小时。用中介王佳杰的话来说:“这个活相对轻松,早八到晚八,中间(zhōngjiān)休息两(liǎng)小时,还管(háiguǎn)一顿午饭。”
钻进面包车,小林看到已有(yǒu)四五个人坐在长板凳上等待(děngdài),因为互不相识,大家都各自沉默着,这其中就有正闭目养神的罗华。
行驶了大约(dàyuē)半个小时后,载着小林和他11个临时工友的(de)面包车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小林一边伸胳膊伸腿活动身体,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仓储(cāngchǔ)物流园内,放眼望去,园区里满是同样(tóngyàng)颜色、同样风格的储存仓库。
马驹桥物流(wùliú)基地是北京六大物流节点之一,每年有超过800万吨货物在这里仓储、中转,再发往全国各地。为了保证持续、高效(gāoxiào)运转,物流基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一天(yītiān),小林便是其中一位。
“大家横向(héngxiàng)站好!”与仓库内的一位管理人员(guǎnlǐrényuán)短暂交接后,王佳杰(wángjiājié)拿起一个扩音喇叭喊道,“每个人先用手机到我这里扫描二维码,输入个人信息签到、登记”。小林签到成功后,王佳杰将(jiāng)一张圆形贴纸贴在了他的左胸位置(wèizhì),并叮嘱说下班前不要撕掉,“吃午饭、返程登车都以此为凭证”。
等(děng)回到队伍中,小林才看清贴纸上印着的三个字:临时工。
“这个(gè)活很好上(shàng)手。”站在小林旁边的罗华看出(kànchū)他是个新人,主动给他介绍起了“经验”,“比做地铁安检员赚得多,比包装月饼轻松,比在制造业流水线上辅助生产自由”。
虽然有罗华“带路”,但进入仓库后,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小林感到很(hěn)新奇:以堆放的海量货物为背景,近百位分拣员穿梭其间,手上不停,脚下(jiǎoxià)也不停。诺大的空间里,很少听到有人说话,只是偶尔有管理人员用喇叭通报剩余的待(dài)分拣货物数量(shùliàng)。
所谓(suǒwèi)货物分拣,就是使用手持终端PDA扫描货物、录入信息,再将其运放到对应筐位。正如罗华所说,这个工作几乎没有任何门槛,搞清流程后,“上工”第一个小时(xiǎoshí),小林就分拣了(le)200多件货物。
除了12个日结工,在仓库里忙碌的更多(duō)的是与物流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他们中(zhōng)的一部分人的起点也是在马驹桥。
在马驹桥,人们习惯把工作分为两类(liǎnglèi):长期月结和(hé)短期日结。前者需要务工者在至少一个月时间里按时到岗(gǎng),要是连续几个月表现不错就有机会长期留用。后者工资一日一付或三日一付,结了钱,劳动力、中介、企业间就算三清,然后找活、招人的流程又重新启动(chóngxīnqǐdòng)。
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意味着能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休息日(xiūxīrì),有的企业还提供员工(yuángōng)宿舍,缺点则是不如日结工自由。在马驹桥,对有的人来说,相比于有些“飘渺”的个人发展、未来规划,近在眼前的“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自由会(huì)显得更(gèng)有吸引力。
不过,也有人早早(zǎozǎo)就想要比“签劳动合同”更进一步。后(hòu)来小林在(zài)马驹桥认识了同龄人陈金雨(chénjīnyǔ)。大专毕业后,赶着新能源汽车的热潮,陈金雨在马驹桥找到了一份组装汽车配件的工作。虽然(suīrán)待遇不错,但干的时间越长,陈金雨越觉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多流水线上的工人已经或即将被机器取代,自己也不例外。
陈金雨所在车间的领班曾经(céngjīng)也是普通工人,因为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zhōng)位居前列,被破格提拔到了管理岗位。这样的先例成了陈金雨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我(wǒ)想让自己的价值高于机器的价值”。
2023年4月的(de)一天,马驹桥一家劳务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店门口休息(xiūxī)。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蔚可任 摄
“干活干到倒数,不(bù)觉得不好意思吗?”
上午10点(diǎn),小林开始感觉到腰疼,脚步也不像一开始那样轻盈(qīngyíng)。货物分拣,说到底(shuōdàodǐ)是个体力活。小林虽然年轻,但第一次长时间重复屈膝、弯腰和搬运的动作,他的身体显然有些不适应。
“你别(nǐbié)看到什么就扫(sǎo)什么。”一次经过小林身边时,罗华停下来低声说道,“多选卫生纸、零食和服饰,尽量避开洗衣液、牛奶(niúnǎi)和米面等重物,不就能省力了?”
小林还想问点什么,不远处仓库管理人员(guǎnlǐrényuán)的喇叭声已经响起了,“别光聊天不干活,等会儿(děnghuìer)数据统计(tǒngjì)出来,分拣数量排名后三位的就安排去打扫卫生、处理垃圾”。
即使是日结工,也(yě)有(yǒu)类似“末位淘汰”的制度。物流仓库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若是被“发配”做保洁工作(gōngzuò),除了面对随时可能扬起的灰尘,还要忍受空气中各类变质食品散发出的浓烈气味。
49岁(suì)的唐政是最(zuì)早被“淘汰”的一个。他眼睛(yǎnjīng)有些老花,看不清手持终端PDA上显示的文字。“那屏幕比手机的还要小不少(bùshǎo)。”唐政用的手机是在(zài)马驹桥夜市花300元买的二手货,除了接打电话、微信聊天,以及最重要的在干活时扫码签到和收工钱,他基本不会使用其他功能。
在马驹桥众多的生存法则中,与年龄(niánlíng)相关的那(nà)一条从来没有变过。不管是(shì)什么岗位,同等条件下年轻人几乎总是优先。“年纪越大,可选择的空间就越小。”唐政说。
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与被当作午饭的15个饺子一起到来的,是(shì)珍贵的休息时间。正值酷夏,大家三三两两躲(duǒ)在库房外的阴凉处(yīnliángchù),一边吃一边聊。
12个日结工里,还有一个和小林一样(yīyàng)利用暑假打工的女生(nǚshēng)。仅仅一上午,她此前对“马驹桥”和“零工”的所有想象(xiǎngxiàng)就被颠覆了。“这样挣钱实在太不容易、太不值了。”女生说,等这天(zhètiān)结束她就会离开马驹桥。
像这样“一日游”的劳动力,王佳杰不是第一次遇上(yùshàng)了。做中介这几年,他见过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zǎoshàng)6点准时出现在商业街上的人(rén),见过干了一上午就要(jiùyào)走的人,见过从打零工干到当领班的人,也见过干活中途要求加钱的人……“在马驹桥,碰到什么样的人都不奇怪。”
小林(xiǎolín)听从了罗华的建议,尽量选轻的货物分拣,只是到了下午,机械劳动(láodòng)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疲惫感还是拖慢了他的工作速度。最后几个小时,他也被(bèi)安排去打扫卫生了。
保洁工作环境差了些,但不再计件和赶时间。小林松了口气,不过跟他一起被“末位淘汰”的一位日结工(jiégōng)却因此感到有些羞愧。据她说,自己(zìjǐ)此前在马驹桥一家小超市(chāoshì)做收银员,因为工作熟练很受(hěnshòu)老板赏识。不久前超市停业,为了生计她只能先做些零工过渡。
“干活干到倒数,不觉得不好意思吗?”小林没想到,在一个四面堆满(duīmǎn)垃圾的(de)场合,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工友会对(duì)自己抛出这样的问题。
“你羡慕(xiànmù)他,我羡慕你”
在隔着口罩都能(néng)闻到的臭鸡蛋味的陪伴下,小林(xiǎolín)熬到了下班时间。来接他和同伴的面包车也载来(zàilái)了新一批日结工——仓库分拣24小时作业,这是来上夜班的人。
回到早上的(de)出发地,一天下来(xiàlái)已算相互认识的小林、罗华和唐政决定一起去吃饭。
以马驹桥商业街公交站旁(páng)的(de)金马商场为起点,沿着漷马路旧线向西北到(dào)凉水河边,这大约1公里的路程就像是“旧市场”的主动脉,两边密密麻麻的商铺,涵盖餐饮(cānyǐn)、服装、美容、数码、日用等方方面面;从街道向左右延伸的小巷子如同毛细血管,主要分布着供人落脚的旅店,从每天(měitiān)20元的床位到200元的单间,各种选择都有。
闪烁的灯光,嘈杂的人声,夜色下的马驹桥商业街比白天热闹了许多。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招工信息(xìnxī)和冷不丁就被迎面走来的人问一句(yījù)“夜班,去吗(ma)”,小林会觉得这里跟老家的县城没什么区别。
在(zài)罗华的带领下(xià),三人走进了一家自助火锅店。听着汤底的咕噜声和周围食客的碰杯声,小林紧张了一天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还是上学的(de)年纪,怎么来打零工了?”早就看出小林年龄小,罗华一边吃一边询问道。得知他是勤工俭学,罗华竖起了大拇指,“小伙子有志气!”顿(dùn)了顿,他又加了句,“等存够钱就别干了,趁年轻好好读书多学东西(dōngxī),未来(wèilái)才有出路”。
罗华说这话(zhèhuà),是出于亲身体验(tǐyàn)。高中没毕业,他就外出打工(dǎgōng),待过很多地方,干过很多工种,但文化水平不够、缺乏一技之长,始终让他难以获得提拔的机会。
6年前(niánqián),听人说北京的马驹桥工作机会多(duō),生活开销不大,罗华便(luóhuábiàn)辗转来了这里。不久后,他成了一家工厂的正式员工,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还交了个女朋友。眼看(yǎnkàn)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罗华却迷上了线上博彩。输完(shūwán)了存款,他就(jiù)四处借钱;想在赌场翻盘无心上班,他辞职重新有一搭没一搭干起了日结工;再后来失望的女朋友选择离开,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听完罗华的讲述(jiǎngshù),一直沉默的唐政叹了口气。在马驹桥做了10年日结工,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困(kùn)”在这里了。想走,别的地方很难找到这么大的零工市场;继续留着,随着年龄增长他能找到的工作越来越少。“你(nǐ)羡慕他,我(wǒ)羡慕你。”唐政对罗华说,“你还有(háiyǒu)选择的机会,趁年轻重新找个稳定的正式工作,生活就能重回正轨”。
片刻沉默间,三个人的手机几乎同时响起,220元日结工钱到账了。罗华顺势招呼(zhāohū)大家举杯,“来(lái),庆祝一下!” 喝着酒,看着(kànzhe)店外往来的人,小林觉得自己与马驹桥的关系正在慢慢拉近。
在马驹桥商业街上,“新市场”的宣传横幅(héngfú)十分显眼。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jìzhě) 乔然 摄
“总得给(gěi)自己找条路”
知道附近多了个“马驹桥零工市场”时(shí),小林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零工。这期间他当过月饼包装工、洗碗工(xǐwǎngōng)、冷库质检员(zhìjiǎnyuán)、售楼处保安,慢慢摸清了哪些工种性价比更高、商业街上哪家饭店花(huā)同样的钱能吃得更好,也曾经差点因为楼道里的高薪小广告上了“黑中介”的车。
一(yī)开始,是有工友(gōngyǒu)在(zài)议论距离马驹桥商业街不远处的(de)一个废弃停车场正在施工;不久后,小林在街边陆续看到了“新市场(shìchǎng)”的宣传海报。听去过那里(lǐ)的工友说,新市场里有专门的岗位对接区和务工人员休息区,入驻了“验明正身”的人力资源机构和劳务经纪人,每次“上工”要经过登记和拍照确认,还有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咨询和工伤维权服务。
在我国(wǒguó),多地都有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但对它的定位一直不明确(míngquè)。2023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guānyú)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guīfànhuà)建设(jiànshè)的通知(tōngzhī)》,指出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具有重要作用。《通知》同时对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次年5月(yu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北京市零工(línggōng)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重点打造(dǎzào)马驹桥零工市场。自发形成多年的马驹桥“马路市场”自此开启了规范化过程。
那时候,小林已经攒够了到北京前设定的存款目标,正犹豫着是就这么“日结”下去还是另寻(lìngxún)出路。“新市场”运营后不久,他决定去看看(kànkàn),没想到很快在(zài)那里找到了一份组装汽车配件的长期月结工作。
此后近半年(jìnbànnián)时间里,小林有了规律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shì)学会了与汽车相关的诸多基础知识。也是在那期间,他(tā)遇到了比自己(zìjǐ)早来几个月的陈金雨——三班倒的工作难免(nánmiǎn)辛苦和枯燥,但陈金雨始终是产线上干得最卖力的人之一。“总得给自己找条路。”陈金雨说。
这(zhè)让小林想起罗华曾对自己说的话。一起吃饭的那个晚上(wǎnshàng)过去近一年后,罗华依然一边干着日结工作一边试图在博彩中“回本”。小林渐渐明白,比要(bǐyào)不要留在马驹桥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留下或离开。
以毕业为契机,小林离开马驹桥回到了山东老家。现在他暂时靠(kào)货物运输谋生,偶尔会兼职帮人修汽车。有了在汽车生产厂工作的经历,他想存(xiǎngcún)一笔钱,再学点技术,未来开一家汽车维修(wéixiū)店。
在(zài)去年的(de)年终考核中(zhōng),陈金雨如愿获得了他所在产线的第一名,迈出了晋升管理岗位的第一步。不过,陈金雨并不觉得这是自己唯一能走的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新市场”转一转,收集最新的招聘信息,“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就业机会(jiùyèjīhuì)”。
这天(zhètiān),陈金雨离开(líkāi)“新市场”时,天色已晚,不过仍然有不少寻找夜班机会的人在休息区(xiūxīqū)逗留、等待。和“老市场”一样,“马驹桥零工市场”不分昼夜,随时都准备着提供工作,以及新的可能性。
(应受访者(shòufǎngzhě)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二维码(èrwéimǎ)
来源:中工网(zhōnggōngwǎng)-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