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8.8:-1.5,此消彼长还将继续
锐评|8.8:-1.5,此消彼长还将继续
锐评|8.8:-1.5,此消彼长还将继续“中国全球好感度上升,对(duì)美国的(de)看法转为(wèi)负面(fùmiàn)。”近日,来自(láizì)美国著名民调机构晨间咨询(zīxún)公司的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为8.8,而美国的该项数据为-1.5。该公司政治情报主管总结称,中国的全球地位自该机构进行相关追踪以来首次超越美国,受调查国家包含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伙伴,这“显然是对美国软实力的一次打击”。
对于上述论断,我们大可以平常心视之,但数据变化中的某些“关键节点”还是值得一品(yīpǐn)的。比如,2025年初,41个样本国家中还有29个对美国(měiguó)的好感度高于(gāoyú)中国,到了4月,就只剩13个国家更支持美国。且全球(quánqi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在今年(jīnnián)3月以后,尤其是特朗普4月2日宣布大加关税以后愈加明显;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仅在特朗普政府5月初(yuèchū)同意暂时削减对华关税后,才略有回升。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负面影响超出市场预期,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创,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阴霾。眼下各国民众纷纷对美国“打负分”,就是对其单边(dānbiān)霸凌逻辑、逆潮而动行为的有声反抗(fǎnkàng);国际(guójì)社会对中国好感度(hǎogǎndù)持续上升,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不跪不退”的态度引发广泛共鸣(gòngmíng)。
当然,一个国家的(de)国际形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升西落”的格局更不是(búshì)一两个月就能形成的。长期以来,中国稳扎稳打,实现了(le)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技飞跃、文化繁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更加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真正做到(zuòdào)了 “大国要有(yǒu)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zérèn)担当。”
反观(fǎnguān)美国,凭借先发优势和诸多霸权,从全球经济体系中获得的(de)好处远超其应得(yīngde)份额。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没有动力解决自身问题矛盾,一味将矛头(máotóu)指向外部。或是假想对手,或是背刺盟友,企图夺取他(tā)国发展机会来弥补自身的治理赤字,以至于国际舆论场上常年流行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直到(dào)现在中国全球地位才“首次超越美国(měiguó)”?单一机构调查的(de)精准度还待推敲,但也侧面反映中国从“被看到”到“被读懂”,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多年来,西方媒体如同一个巨大的“回音壁”,滚动播放来自中国的“负面头条”,试图扭曲国际舆论对华认知,这种操弄所造成(zàochéng)的影响,显然还需要漫长时间消除。
真正的中国(zhōngguó)要从事儿上见,且百闻不如一见。数据显示,仅(jǐn)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就达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有什么事是你来了中国之后才知道的?”海外(hǎiwài)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的回答是,原来中国不是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交流途径,世界眼中的中国正逐渐摆脱灰暗(huīàn)滤镜,变得越来越饱满鲜活(xiānhuó),虚假标签自然(zìrán)会逐渐失灵。
有人说,“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力和(hé)感召力而非胁迫或(huò)武力来影响其他国家偏好和评价的能力。”自己做了什么,又给别人(biérén)带来什么,全世界都能看到,“8.8与-1.5”式的此消彼长(cǐxiāobǐzhǎng)还将继续。
来源:北京日报(běijīngrìbào)客户端
“中国全球好感度上升,对(duì)美国的(de)看法转为(wèi)负面(fùmiàn)。”近日,来自(láizì)美国著名民调机构晨间咨询(zīxún)公司的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为8.8,而美国的该项数据为-1.5。该公司政治情报主管总结称,中国的全球地位自该机构进行相关追踪以来首次超越美国,受调查国家包含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伙伴,这“显然是对美国软实力的一次打击”。
对于上述论断,我们大可以平常心视之,但数据变化中的某些“关键节点”还是值得一品(yīpǐn)的。比如,2025年初,41个样本国家中还有29个对美国(měiguó)的好感度高于(gāoyú)中国,到了4月,就只剩13个国家更支持美国。且全球(quánqi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在今年(jīnnián)3月以后,尤其是特朗普4月2日宣布大加关税以后愈加明显;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仅在特朗普政府5月初(yuèchū)同意暂时削减对华关税后,才略有回升。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负面影响超出市场预期,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创,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阴霾。眼下各国民众纷纷对美国“打负分”,就是对其单边(dānbiān)霸凌逻辑、逆潮而动行为的有声反抗(fǎnkàng);国际(guójì)社会对中国好感度(hǎogǎndù)持续上升,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不跪不退”的态度引发广泛共鸣(gòngmíng)。
当然,一个国家的(de)国际形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升西落”的格局更不是(búshì)一两个月就能形成的。长期以来,中国稳扎稳打,实现了(le)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技飞跃、文化繁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更加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真正做到(zuòdào)了 “大国要有(yǒu)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zérèn)担当。”
反观(fǎnguān)美国,凭借先发优势和诸多霸权,从全球经济体系中获得的(de)好处远超其应得(yīngde)份额。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没有动力解决自身问题矛盾,一味将矛头(máotóu)指向外部。或是假想对手,或是背刺盟友,企图夺取他(tā)国发展机会来弥补自身的治理赤字,以至于国际舆论场上常年流行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直到(dào)现在中国全球地位才“首次超越美国(měiguó)”?单一机构调查的(de)精准度还待推敲,但也侧面反映中国从“被看到”到“被读懂”,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多年来,西方媒体如同一个巨大的“回音壁”,滚动播放来自中国的“负面头条”,试图扭曲国际舆论对华认知,这种操弄所造成(zàochéng)的影响,显然还需要漫长时间消除。
真正的中国(zhōngguó)要从事儿上见,且百闻不如一见。数据显示,仅(jǐn)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就达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有什么事是你来了中国之后才知道的?”海外(hǎiwài)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的回答是,原来中国不是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交流途径,世界眼中的中国正逐渐摆脱灰暗(huīàn)滤镜,变得越来越饱满鲜活(xiānhuó),虚假标签自然(zìrán)会逐渐失灵。
有人说,“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力和(hé)感召力而非胁迫或(huò)武力来影响其他国家偏好和评价的能力。”自己做了什么,又给别人(biérén)带来什么,全世界都能看到,“8.8与-1.5”式的此消彼长(cǐxiāobǐzhǎng)还将继续。
来源:北京日报(běijīngrìbào)客户端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